偿债率是指当年的还本付息额与当年出口创汇收入额之比,它是分析、衡量外债规模和一个国家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般国家的偿债率的警戒线为20%,发展中国家为25%,危险线为30%。当偿债率超过25%时,说明该国外债还本付息负担过重,有可能发生债务危机。根据世界银行的建议,中国的偿债率应以15%为安全线。根据外汇局公布的数据,2004年末,我国偿债率(还本付息额与外汇收入额之比)为3.19%,远远低于国际20%的警戒线。这说明中国目前的债务负担比较适当,外债偿还能力较强。
偿债率的界定:偿债率含义的界定,目前理论上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观点称为“需要量学说”,认为偿债率是年本息偿还额与年盈余积累额的比率。第二种观点称为“偿债储备基金学说”,认为偿债率是负债余额与企业利润总额的比率。第三种观点认为:偿债率是当年还本债务额与上年积存自有资金和当年盈余积累之和的比率。
一般而言,债权者通常考虑的是第一、二层次的偿债能力。认为只要企业综合期望偿债能力强且各项负债偿还能力亦强,企业的负债经营就是成功的,企业的潜力会很大,而忽略了第三层次的分析考核。实际生活中,理智的债权人通常将当期偿债付现率作为参考。
[编辑]偿债率在衡量偿债能力中的作用
根据偿债率的一般标准,可以计算出一国在现有外汇收入的条件下借入外债的适度规模,或者在现有外债的基础上所要求的出口收汇规模。还要根据借款国的外汇储备、国内生产等综合考察。但是,在衡量偿债能力时,当年偿债率并不是唯一的依据。由于借款国各笔债务的期限、利率等条件不同,实际还本付息额各年不同,有的国家各年度的偿债率变化很大,当年偿债率并不是唯一的依据。衡量偿债能力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衡量一国偿债能力,还要根据借款国的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国内生产等综合考察。或者在现有外债的基础上所要求的出口收汇规模。尤其是外汇储备,对于债务国来说,应该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如果外汇储备低于一定的程度,即使没有过多的债务也会出现清偿困难。有的国家还用其他比例作为债务监测的指标,如未清偿债务余额和商品劳务出口金额的比例、按人口计算的平均债务、未清偿债务余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等。与其他债务监测指标相比,一般来说,偿债率的优点是能反映出优惠债务在债务余额中所占的比重,偿债率是一个临界线,因为优惠债务导致较小的偿债额;但缺点是不能反映因债务重新安排或拖延还本付息所尚未支付的偿债额。